欢迎光临!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莉大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首页>> 名师工作室>> 陈莉名师大语文工作室>> 教苑走笔>> 论文发表>> 文章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9/1/11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3277次

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王学柱
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利用教学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教材的体系是相符合的,教材内容中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大大的提高,通过大量正面题材的学习,还可以方便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比较积极乐观的心态,高尚的节操和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
一、挖掘教材人文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要通过语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需要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载体。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人文情感,但是其中的体验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人生经历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很容易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充分挖掘中职语文教材的人文情感,感化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首先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训练,积极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阅读兴趣,耐心去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在教学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父亲》这一首歌,激发学生内心对父亲的情感,引发学生对自己父亲的思考,意识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和付出,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的感情基础上和作者在文中的感情达到共鸣,再让学生的真实情感得到流露。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学中有限的课堂资源,让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可以充分地影响到学生。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教师还可以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主动去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比如在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物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述这些人物身上值得人学习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内涵的魅力。
二、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语文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中职教材中,很多作品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也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验。所以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产生经历的共鸣,也让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着更好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这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中职生充分全面成长。
社会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教材,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教导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对自己所身处的现实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且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会形成一些良好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各个小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中职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在麦当劳餐厅吃饭的时候所观察到的周围事物,进而对多元文化发展产生深入了解。
三、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挖掘教材人文元素
课文中有非常多蕴含人文精神的文章,并且通过一些艺术形象的描述,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并且净化读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结合有关文章,利用各种各样有效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通过思考,培养了相关的人文精神。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中职语文《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积极解决它,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学校方面也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只有教师具有比较高的师德、道德情操,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比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教师首先需要学会宽容,对学生真心爱护和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的来说,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遵守语文这门学科的文学性特点,不仅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比如真善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真理和美好,拥有着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养,发挥中职语文的学科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