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语文旧站栏目>>诗词鉴赏>>新闻详情
元曲之一——元杂曲
发布时间: 2018/5/10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 68次浏览
窦娥冤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扭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睛,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
赏析
《窦娥冤》,是一本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著名的悲剧。读了这本悲剧,没有人不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恨的。它给人一种窒息和压抑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强烈的要求改变这种压抑的启示。从窦娥一生的遭遇中,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在她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这种种不幸和灾难,一下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从而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大悲剧的造成,主要原因有二:间接原因是高利贷剥削,直接原因则是官吏贪污、狱刑黑暗和恶霸横行。其间又掺杂着虽属次要、但却是对事态发展有影响的一些原因。
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元王朝在至元时由政府设立“斡脱所”,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派回回人经营其事。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观僧道、豪强地主,都通过这个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库(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的处所。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订利率计算。例如本银一锭,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一千零二十四锭。这种利息叫做“羊羔儿息”。满期,债户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田地以及妻室儿女便当作抵押品被抢夺走;再不够,就连累到子孙、宗族和亲友,要他们代偿或作抵押。这类事,在宋元人公私记载里数见不鲜;元杂剧中更有着普遍的反映,“羊羔儿息”已成为最流行的话头在口头上使用着。本剧一开始就从高利贷这条线索入手,它的罪恶活动与可怕的后果,一直在支配着剧中每个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窦天章还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做童养媳,第一步就注定她失掉自由而堕入只能听从命运摆布的境地。接着,赛卢医也因债务的追逼,起了坏心,企图勒死蔡婆来摆脱高利贷的束缚,因而发生了犯罪行为。刚巧被泼皮张驴儿父子碰见,救了蔡婆。这样一个偶然机会,为他们向蔡婆索取报酬——勒逼成亲开了大门。同时,也是后来张驴儿威逼要买毒药而赛卢医不敢不卖,及误毒死自己的父亲的张本。剧情一步紧逼一步,趋向高潮,都是以高利贷为其有形的、无形的线索,并由此而很自然地引渡到张驴儿父子的身上。
张驴儿这类泼皮无赖,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一。他们大多数是蒙古人或色目人,以属于统治种族的游民身份,依仗着与统治者的某些关系,到处游荡,惹是生非,向北人、南人进行勒索、讹诈和侮辱。由于他们过分扰民,不利于元王朝的统治,元统治者才不得不为此召集大臣们商议对付这伙坏蛋的办法,官书中也屡有禁令,但都无多大实际效果。不难想象,这件事不简单,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是人民痛心疾首最不易对付而又经常可以遇见的一种恶势力,最高统治者对之也颇感棘手。张驴儿父子对于窦娥婆媳的威逼、家室财产的强占和淫侮人身的企图,正是上述那种泼皮无赖(实际是元统治者的社会基础)具体形象的刻画,那种社会黑暗现象的典型描绘。
等到张驴儿下毒阴谋未逞,反而误毒死自己的父亲时,又乘机威逼窦娥,仍未达到目的。闹到衙门以后,作品就转入另一条线索,以衙门的暗无天日、官吏的贪污昏聩和毒刑冤狱──阶级压迫、黑暗统治为暴露的主要对象。而这一切,正是元王朝统治下的主要特征。
本剧并未正面写官吏受贿,但从侧面透露了一点消息。负责审理这件人命官司的楚州太守桃杌上场就念:“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当告状人向他跪下,他也赶忙跪下,并解释说:“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这些说法,虽是元杂剧里常用的滑稽打诨的套语,如:“我做官人只爱钞,再不问他原被告;上司若还刷卷来,厅上打的狗也叫”(见《救孝子贤母不认尸》);“虽则居官,律令不晓;但要白银,官事可了”(见《灰栏记》);“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和,糊涂成一片”(见《魔合罗》);但我们不应该把它们当作通常的插科打诨来看待。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作者鉴于当时环境和禁令,有不能明白直写的苦衷,故意用些与剧情似有关似无关的闲笔,逗乐取笑的陈套,使人看了不露痕迹,以旁敲侧击的巧妙手法来揭露、讽刺官吏的贪污腐化。最后,让窦娥鬼魂明确地说出“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的话,与“要金银”“衣食父母”的说法前后呼应。可见那些看似闲笔的打诨的话,实寓有深意,是正面的话,而不可等闲看过。
全剧布局重点是放在衙门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坚决反抗上的。这就不难窥见作者创作意图之所在了。像这样一桩人命公案,负责审案的官吏并未详细审问,研究案情,弄清真相;而只是一顿毒打,屈打成招,草草了事,视人命如儿戏。所谓“人是贱虫,不打不招”,成了官吏逼供的普遍用语和最方便的方式。窦娥当然也逃不了这样的毒刑,她被打得──“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类毒刑打拷,在元剧里也有着极普遍的详细的描绘和反映。甚至比较开明一点的官吏对之也发出无限感叹,作了一个真切的比喻:“……俺这衙门如锅灶一般:囚人如锅内之水,祗候人比着柴薪,令史比着锅盖。怎当他柴薪爨炙;锅中水被这盖定,滚滚沸沸,不能出气,蒸成珠儿,在那锅盖上滴下,就与那囚人衔着冤枉滴泪一般。” ──这个比喻很形象,的确道出了衙门的残酷、黑暗和囚人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痛苦、冤屈和绝望。不正是这样吗?窦娥这场冤狱的造成,酷刑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对坚贞不屈的窦娥本身不起作用,但要用之对付蔡婆以威胁窦娥的时候,善良的窦娥,却不得不以自己的死来代替婆婆的受刑了。看来,贪污、酷刑、冤狱三者结成不解之缘;可以说:贪污是造成冤狱的必然原因,冤狱是贪污的必然结果,而酷刑则是联系着两者的锁链。多少个善良的窦娥屈死在这条锁链之下呵!“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对当时统治者血腥罪行的控告,是被压迫人民忿怒的呼声! 窦娥,这个至死不屈服的反抗形象,具有既十分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十分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性格的优良传统。她虽年轻守寡,但对婆婆非常孝顺,决定侍养婆婆到老。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解救婆婆的危难,这是超乎寻常人所谓“善良”的范围的。临刑之前,还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引起老人的伤心和气愤。──她为婆婆想得太周到了!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说得多么委婉可怜,多么令人同情!甚至她做了鬼魂,案情大白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嘱告自己的父亲收养蔡婆。──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她对蔡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顺从;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仍然据理力争,甚至严辞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不应对张驴儿父子抱任何幻想。甚至用“怪不的女大不中留”等一连串的俏皮话,讽刺这个六十多岁还准备嫁人的老太婆。老太婆之所以终于没有招张驴儿的父亲做“接脚”,当然是受了媳妇的影响。窦娥自己呢,不用说,不听张驴儿的花言巧语,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之下。她敢于痛骂:“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而要“将滥官污吏杀坏”。她敢于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
天!……”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以及广大的人民,被压抑在深心的反抗怒火,终于会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一切黑暗,烧毁一切不平。伟大的剧作者深深知道这一点,以他浪漫主义的巨笔,大胆地发下三大坚定的誓愿,大胆地使它──实现,表现了窦娥、表现了广大人民、也表现了剧作者自己战斗的信心,胜利的信心。──这是窦娥的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作恶的坏人、压迫者。关汉卿塑造的这个伟大形象,给予了当时和后代以巨大的鼓舞和启示。
西厢记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偶然看到一篇谈论红楼梦中戏曲的文章,说起里面戏词的写的精妙。于是想起了《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中这段的著名的送别,贴到此处,反复玩味。真是想象不出,在笙、笛、檀板等乐器伴奏下,这样美妙的词句会是怎样美妙的曲调来相配啊?唱将出来又会是怎样一个情形啊?可惜久已失传了,再也听不到了。不禁想起昆曲的日渐衰落,京剧也似乎渐渐成为了糊弄外国人的脸面和老年人的专利,叹息啊。
赏析
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来演绎,同样形象鲜明的人物也需要情节丰满的故事来提供展示的舞台,只有这两者达到一个统一,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
《西厢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 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 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可以说是阐述这一主题 的最成功的戏剧作品。
《西厢记》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批判了由家长包办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念, 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自 由幸福爱情的摧残,表现了“佳人配才子”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 思想和感情。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塑造了一系列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对男主人公张生的塑造,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前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 退贼等;但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张生的对崔莺莺的痴情和风魔可以从他对崔莺莺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把对崔莺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置于功名之上,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忠 于自己的爱情,我想在功名利禄重于一切的古代, 尤其是对于一个男生,为了爱情放下功名,已经难能可贵了。考取状元与他鄙薄世俗功名并不矛盾,对于张生而言,考取状元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莺莺的爱的坚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与莺莺在一起,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但是,个人觉得剧中的张生也有傻角儿的一面,当他与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时,他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行为冒失。 张生这个角色个性鲜明,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鄙薄世俗功名的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角崔莺莺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叛逆封建礼教和封建门第婚姻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 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的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于情网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当然崔莺莺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甚至是迁怒于红娘,怀疑红娘是和老夫人一伙的。从这种种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崔莺莺的性格特点,她才貌双全,品性出众,痴情忠诚,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又有矜持多 疑的一面,外冷内热。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 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红娘虽不是故事的主角,但绝对是故事中大放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 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 穿针引线,出谋划策,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 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婚事和抨击封建 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来无望的婚事, 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 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 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 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 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故事中封建势力的象征老夫人也是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老夫人顽固 的坚持着门当户对的封建门第婚姻的理念,想方设法的拆散崔莺莺与张生, 是封建礼教的代表。故事中,老夫人碍于自己的面子当中许婚,成全崔莺 莺与张生,但是后来又出尔反尔,让崔莺莺以哥哥来称呼张生,这正好让 张生与崔莺莺反对封建礼教的爱情有了内在的合理性和外在的合理性,这 种出尔反尔为后来崔莺莺为了和张生的爱情而暗下决心与老夫人对抗到 底,冲破其阻挠以身相许埋下了伏笔,作为读者,当我们看到最后张生与 崔莺莺终成眷属的时候不禁也长舒一口气,暗暗的对老夫人冷冷的一笑。
《西厢记》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所 塑造的这一些列的饱满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爱情故事的铭心刻骨。《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在艺 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 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全剧以莺莺、张生、红 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 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喜爱的是其中的“长亭送别”,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深秋的景物衬托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写出了崔莺莺与张 生之间的浓浓的爱情,和深深地不舍。
《西厢记》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个性,语言文雅绮丽,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 言个性化,从语言中我们就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特点。
《西厢记》 还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 创造了长篇巨 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 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 底。《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交互对唱。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 惯例,用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 其它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 点。
《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 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一朵奇葩,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曾遭受禁毁和 歧视,清朝乾隆年间甚至被列为“秽恶之书”,当然,经典是 禁不了的, 只是某些统治者对其的态度,本人觉得这种禁止也只能是从反面证明它们 的影响力巨大。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归南京市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所有 南京雨花西路260号

copyright @ 2010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电话: 025-52412122 025-52888008 邮编:210012 电子邮箱:zhzjzx_nj@163.com

工信部备案号: 苏ICP备09042140号  后台登录

苏公安网备案号32011402010432

Baidu
map